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創新改造
Redesign
走進都市和鄉村,體驗高齡生活的嶄新樣貌

創新改造 Redesign

想像老後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迎向終老,並且活絡地跟社區保持關係是許多人的願望。社福單位除了現有的做法,還有什麼樣的可能?位於高雄前金的「東金好客廳」,臺南後壁的「璞育塾文創園區」兩處創新示範據點,展現了兩種銀髮社福的不同模樣。

打造有歸屬感的角落:東金好客廳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辦理前金老人活動中心。受衛福部社家署委託,意集設計執行「社會福利數位博覽會與創新示範據點發展計畫」,其中與基金會聯手的創新示範據點就是活動中心內的「東金好客廳」。以「新世代老齡生活的幸福感」為發想,構思服務內容和空間設計,帶給長輩們耳目一新的感受。

東金好客廳位於前金老人活動中心內,這裡也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高雄服務處。

2021年5月,據點舉辦了「正妹帥哥養成三部曲」午茶派對,邀請了社區的阿公阿嬤們來現場,體驗由飯店主廚準備的下午茶套餐,以及正修化妝品與時尚彩妝系設計的彩妝體驗。接續還會有實作教學,希望未來可以讓阿嬤們學會化妝,用彩妝為自己建立自信外,也可以為身邊的親友化妝,拉近彼此間的關係。

平日的其他時間,東金好客廳針對高齡者規劃了一系列活動,包含預防跟減緩失能的健康促進課程、廣受長輩喜愛的卡拉OK、撞球和下棋等休閒育樂。除了彩妝體驗,接下來還會跟大學校園合作,將青少年帶進據點中,用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豐富高齡者的日常生活。

學生過往的彩妝模特兒多半是同學跟朋友,幫長輩化妝也讓學生有機會知道不同世代的偏好。

創造幸福生活,從使用需求入手

東金好客廳想像的新世代,是剛邁入70歲高齡的戰後嬰兒潮。根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的觀察,這群人跟過去服務對象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更重視社會參與。「他們追求的是不用被家人或是機構照顧,而且依然可以繼續奉獻社會。」因應需求的未來轉變,不管是服務還是空間都需要重新思考、甚至是替他們量身打造,李若綺如此強調。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全台有近4000個服務老人的據點,據點的下一步是什麼,相關工作者皆非常關注。

支持高齡者擁有幸福的生活,相關單位最常採取的做法,就是在服務中導入各式各樣的課程,像是才藝班、運動課,讓高齡者藉由終身學習建立自信、回饋他人進而與社會產生連結。

李若綺表示,過度強調課程的結果,導致長輩只有活動才會出現。因此這次合作的共識,就是希望轉變高齡者對服務場所的認知。以「社區客廳」概念出發,打造讓現在的長輩跟未來的高齡者願意久待、放鬆的場所,「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成為這次設計主軸。

降低距離感,讓長輩願意走進來

為了讓高齡者願意走進這樣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想像使用空間的狀態,成為替空間注入新介面時的設計關鍵。前金老人活動中心社工辛榕芝強調,唯有長輩覺得自己可以使用,才能達成社區客廳的目的。而設計的拿捏也相當重要,改造前他們彙整了各種長輩的日常觀察,像是他們平常在做什麼、有什麼事情是期望可以一起互動的,加上原本基金會提供的服務內容,整合各種服務需求。她特別回饋,有些設計太漂亮的空間,反而會產生距離感,讓長輩不好意思使用。

色彩和燈光的應用,為東金好客廳創造了活潑的空間氣氛。

要滿足未來各種空間裡的服務內容,東金好客廳採取了開放式的設計。在氛圍的營造上,東金好客廳整體空間以白色作為基調,並用木紋地板增添了溫暖質地。天花板上色彩豐富的幾何色塊,加入了活潑的氣息。

客廳般的自在氛圍,讓高齡者可以放鬆地的使用空間及各項服務。

依照不同的服務內容,可以區分成視聽娛樂、交誼、課程教學3個區塊,教學區角落設有簡易廚房。空間擺放了沙發、桌椅與靠牆的座位,給予長輩更多的使用選擇。同時考慮到體能,以方便搬移的輕量化家具為挑選重點。

經營團隊回饋,設計師黃懷德(右)的提案,從初期就引起許多長輩的關注,實際看到改造成果大家都覺得非常驚艷。

連結銀髮與社區,化被動為主動

東金好客廳想做的不光是扭轉長輩們的認知,還希望深化跟社區間的關係,創造共融的可能性。從最基本的事情出發,讓這個地方不要只有老人才會想來。

期待社區居民一起使用,東金好客廳針對兒童設置了遊戲角落。

週一和週五下午時段,東金好客廳對外開放,提供下午茶套餐,餐點都是經營團隊親手製作。社工蕭怡婷說,「試營運的第一天,就有年輕設計師進來消費。」讓大家非常興奮。辛榕芝補充,以往大家想到服務老人的場所,就會覺得只有老人才能使用,「但這個空間其實適合所有人。」也歡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這裡有為兒童規劃的遊戲角落。不光是高齡者,不同世代的人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有機的交流,拉近彼此、讓社區生活的樣貌更加豐富。

串連不同族群的共好平台:璞育塾文創園區

意集設計合作的另一個創新示範據點,位於臺南後壁的璞育塾文創園區內。這裡未來會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推動偏鄉教育及社區發展的服務據點。預計會有學習輔導、產地餐桌及青銀共創的計畫。理事長黃雅聖表示:「我們一直希望能建立起讓大家互相勞動且共食的關係。」這樣的社區互助模式,也跟協會一直以來關注偏鄉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璞育塾文創園區位於後壁國小旁,未來將作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推動偏鄉教育和社區事務的主要據點。

偏鄉教育也是跨世代教育

2017年成立的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長期關注後壁的偏鄉教育。早年主辦國中小課輔,並嘗試結合農業教育,支持學生在偏鄉生活的經濟。黃雅聖表示,在跟課輔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深刻感受教育問題深受家庭背景的影響。而後壁鄉因為人口老化及工作機會不足,留下來陪伴孩子的,往往是阿公阿嬤,或得肩負照顧及經濟壓力的家庭主婦。

這個發現讓他們意識到,如要鎖定偏鄉教育,不可能只關注孩童。協會開始將關心觸角延伸到不同的族群,思索如何解決這些族群面臨的問題。其中也包含後壁大量的高齡人口。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雅聖表示,偏鄉兒少的教育問題跟家庭功能的完善程度有直接關係,促成協會開始服務社區婦女跟高齡者,從不同面向來改善偏鄉教育。

從改善溝通開始著手,黃雅聖表示,過去他們曾經辦過戲劇演出、家鄉菜教學等活動,「希望阿公阿嬤重新跟孫子建立良好關係。」讓長輩了解家裡的小孩在做什麼事情,同時也將長輩的經驗帶給青少年。近期舉辦的「阿嬤的少女時代整體造型競賽」就邀請社區阿嬤走上伸展台,讓當地青少年從穿搭認識長輩。

「藝術介入 × 雞力計畫」也是近期在後壁推動的青銀共創。利用卡牌引導高齡者回溯記憶,說出與牌面插畫相關的生命史或是有趣的記憶,藉此拉近不同族群的關係。而執行人是獲得中正大學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競賽的企畫團隊。由意集設計協助導入青少年這個新角色,預計還會有數個計畫將在今年落實中。

共同創辦人兼教育長黃堃恒表示,廟埕跟公園是鄉村高齡者平常休憩的地點,協會希望透過文創園區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環境,讓長輩有機會跟不同世代的人交流,拉近彼此的關係。

修補老屋,也修補偏鄉的各種問題

協會除了關注學生、高齡者,也包含當地的家庭主婦。協會成員王家曼觀察,後壁的家庭主婦不只得要負責照顧長輩,因為經濟問題,也會需要工作貼補家用。忙於工作和照顧,卻也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這讓黃雅聖更是認同共融的價值,也相信唯有每個族群都受惠,他們關心的教育議題才有辦法改善。

前年,後壁國小旁的老舊日式宿舍因為雜草滋生,被政府要求需要限期改善。為了解決問題,後壁國小校方找上了需要空間課輔的黃雅聖,希望以委託管理的方式,將日式宿舍及空間交給團隊修繕。然而,他們不僅把現場當作是未來服務推廣的場地,更期待能在這裡改善他們觀察到的各種問題。

整修中的日式宿舍,預計將作為教室及展覽空間使用。

目前仍在籌備中的文創園區,預計會有日式宿舍、磚造白屋和貨櫃屋3個空間,共同創辦人兼教育長黃堃恒表示,待日式宿舍修繕完成,將作為學生課輔及青銀共創的主要活動空間,磚造白屋展售協會及在地的農特產品,而這次與意集設計合作的貨櫃屋則將作為產地餐桌的料理空間。「貨櫃廚房」的概念因應而生。

意集設計協助貨櫃屋的整體規劃,目前已完成外觀的塗裝,之後將採階段式的施作完成設計。

共創貨櫃廚房,跨族群共同解決在地問題

共創貨櫃廚房,蘊含了眾多議題的關懷,包含銀髮、社福、農業、女性就業等。黃雅聖指出,這項服務原是為了在地婦女多一份收入,未來與社區老人供餐結合後,這些餐食將會供應給附近社區行動不便的長輩,既解決了長輩用餐的問題、為婦女增加了收入,也因此得以融入社區。

敞開的窗戶未來會是貨櫃廚房點餐出餐的吧台。

除了貨櫃廚房,內部會再切出成倉儲及活動課程的範圍。如何跟日式宿舍及白屋搭配是這次規劃的重點。柔和的色調搭配童趣的插畫,營造出溫馨的氣息。未來二樓將為加裝鋼架,可以吊掛帆布輸出,也會設有戶外座位區,多一處讓人休憩放鬆的空間。

貨櫃屋設計示意圖。

黃雅聖表示:「我們希望可以透過璞育塾的引力讓長輩走出來,並且讓青少年來做串連和發想的角色,給予長輩可以一起參與的任務,這樣自然可以讓大家有更多強健身心的機會。」

串連不同族群,共同合作的新生活模式,不只能讓在地生活樣貌變得豐富,最終更會帶來不一樣的老後生活樣貌。在黃雅聖的想像中,長輩可以在這裏參與各式各樣的事物,好比協助廚房準備社區供餐、體驗青銀共創的課程、單純休息。正式落成後,夜晚還會有露天電影、串連夜市的音樂表演,長輩可以在這裡待上一整天,讓老後的生活日日精彩。


Top
相關推薦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