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創新改造
Redesign
青少年歡迎光臨,這裡陪你一起探索社會

創新改造 Redesign

屏東縣青少年中心剛完工的的「小聚場2.0」計畫,是衛福部社家署委託意集設計執行「社會福利數位博覽會與創新示範據點發展計畫」,與該中心聯手合作的創新示範據點改造案。以「青少年的主場」為概念,針對青少年需求而打造的半開放活動空間。現場設置了可移動和方便收納的桌椅、張開可達6公尺的折疊立鏡、花式撞球台及提升小聚場照明的軌道燈與可移動的服務台,歡迎青少年放學或假日前來自由使用。

小聚場2.0位於屏東縣青少年中心內,改造前多用於舉辦活動。

細數空間裡的每個物件,皆可扣回一項青少年的需求或期待。桌椅可用來開會討論或閱讀、立鏡是為了練舞,也可當成屏風區隔出不同使用空間。撞球檯放鬆娛樂用及因應活動空間需求可移動式的服務台。聽著每個物件的用途,眼前也彷彿看見青少年們使用這些設施,現場熱鬧的愉快氣氛。

築夢踏實最佳助攻:小聚場2.0

不過,「小聚場2.0」想做不只是提供設備資源,更希望透過創新示範據點,營造支持青少年的友善環境。想讓來的人可以在這邊嘗試各種想要做的事情、跟同儕交流討論,就算是失敗重來,也會有人陪伴著他們前進和探索目標。

屏東縣青少年中心督導鄭祥輝表示,中心跟青少年的關係像是朋友,沒有誰必須聽誰的上下關係。

「屏東縣青少年中心是學生的築夢工場,在這裡能讓青少年能完成在高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也是屏東縣青少年中心長期努力的方向之一。督導鄭祥輝表示,中心除了設有練團室和練舞室,也會協助學生舉辦跨校社團聯合成發、青少年為主角的Rock屏東及聯合舞展…等相關活動,加上這裡也是兒少代表的聚會場所,放學跟假日後,都能看見青少年來這裡使用設施或討論事情。

在跟青少年互動時,鄭祥輝強調,鼓勵、陪伴、指引是他們的原則。畢竟青少年往往辦活動缺乏充足的資金,未必有企劃、執行等實戰經驗。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青少年抱持「我想要把事情完成」的心念,一步步協助他們完成心中的夢想藍圖。

只要將硬體排列組合,就可以變成不同的使用情境。

中心社工師陳韻安補充,這個摸索的過程,也是青少年在建立個人視野、發展自我表意的狀態。希望能夠參與更多青少年的探索,並且吸引更多有創造力的青少年加入,成為這次合作共創「小聚場2.0」計畫的基本共識。

用設計共創夢想的發源地

如何協助經營者更有效地跟青少年建立連結,進而培力和陪伴,「小聚場2.0」選擇的作法是替既有空間導入新介面。如何設計是這次合作的關鍵課題。一方面要能創造吸引力,引入更多人來到這個場地,另一方面空間要能夠有實用性,能夠實現各式各樣學生和社團的發想與行動。

為實現以上2個目標,空間的規劃納入了可彈性變化的元素。小聚場所見的桌椅、鏡子組、服務台都加裝了輪子,除了撞球桌之外,全部都可以任意推移,桌子還能夠摺疊收納到服務台的櫃子裡。設計時也考量到不同的活動需求,經過排列組合就可以將這些設計變成展架、會議桌、成發舞台座位席,讓空間變成展覽、討論和表演場地等。而所有的需求皆源自於與青少年共創討論的結果。

設備為多用途,像立鏡的背面是黑板或掛鉤,藍黃椅凳疊起來就變成儲物櫃。

整體空間的氣氛亦是,配合青少年朝年輕化設計,營造不同的情緒和創造力。要讓這個空間更能彰顯青少年的活力,在顏色的選用上,以藍黃來表現,並選用淺色樺木材質襯托現場環境,色調清爽,同時也具備耐用的特質,能適應青少年高強度的使用頻率。改造期間更邀請青少年實際參與設備的油漆粉刷,深化他們跟這個空間的連結。

服務台亦為可移動的設計,後方櫃子的藍黃色彩繪,是參與工作坊討論的學生們的油漆成果。

要說空間設計最具挑戰的事情,就是如何涵容青少年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次設計也邀請青少年參與前期的討論,透過工作坊共同想像這裡可以怎麼利用,有些人認為這裡將會是時髦人士的聚會場所,有些人則是著重這裡會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內容,最讓團隊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有人希望可以在現場立支圖騰龍柱,讓小聚場成為屏東市的熱門地標。

社工陳韻安說,很期待把所有不同族群的學生聚在一起,讓他們激發出不同的想法。
社工湯孟菁表示,很羨慕現自己服務的青少年,學生時代並沒有像小聚場這樣的空間跟資源。

遇見更多尚待打磨的迷人原石

就像社工湯孟菁的期待,「希望能培力更多青少年!」在屏東縣青少年中心想像的藍圖裡,這裡可能會有來自不同學校、不同社團的學生,甚至是因為空間被吸引而來的人,有機會在這樣的場合中接觸,認識同溫層以外的青少年,讓他們可以將培力和資源拓展至更多人,甚至是串連外界資源。而實際看過場地的青少年們,不斷分享著他們將如何應用空間,「對我們來說是很棒的空間!」,其他人則允諾要把朋友也帶過來這裡,構築著各種空間的可能性。

通過不同活動在此發生,拓展青少年的視野和好奇心,促成不同的可能性。

在「小聚場2.0」的練習與成就,也帶給青少年們勇氣和信心,成為漫長生命歷程中的能量。就像是打磨著待發光的原石,當推上舞台的時刻,每顆石頭將展現他們獨一無二的魅力。

用遊戲關心社會大小事 :兒少表意練習卡

創新示範據點「小聚場2.0」計畫用空間支持青少年發聲;兒童福利聯盟與意集設計的共創則是提供一套訓練青少年發聲的方法。

「你知道嗎?據2020年調查資料推估,將近2萬名兒少可能為了證明自己跟好友、男/女友的感情,而同意交出自己的裸照。」

兒少表意遊戲組現有22張議題卡、6張回饋卡,未來玩家可以上網下載模組,設計自己的卡牌。(意集設計提供)

意集設計與兒童福利聯盟研發的兒少表意練習卡,透過插圖和統計數據,激發玩家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另外,卡牌更連結至個人生活,引導玩家思索社會議題與自身的關聯性,學習表達自身看法並傾聽其他玩家的意見,例如:「1. 當你有秘密或珍貴的心事時,會告訴別人並請他保密嗎?為什麼?2. 你覺得在哪些情況下,人們會想要將私密的事情拍攝下來?為什麼?」

為什麼會跟意集設計共創這套兒少表意練習卡呢?「我們希望能夠讓學校老師、家長或者是安親班保姆,也都能如同社工師一樣有比較好跟孩子互動的機會。」研究員楊丹琪說。

研究員楊丹琪(右)指出,這套卡牌挑選了許多跟青少年生活有關的議題,除了引起共鳴,也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資訊。

資深研究員沈寶莉補充,從服務的經驗中可知,青少年其實都很關心社會,但教育或社會輔導的工作者卻苦於無資料帶領青少年探討議題。通過上面呈現重要的統計數據,能有效地引動玩家對於議題的興趣,補足忙碌一線工作者的議題知識庫,不用再自行費力準備社會議題之素材。更重要的是,兒少表意練習卡導入了一個新介面,讓青少年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來接觸議題和發展自我的觀點。

挑一張觸動人心的卡牌發言

本組卡牌所涵蓋的議題,包含健康、網路、教育、表意、生活、身分等,綜合了近幾年聯盟針對兒童權利的調查,並且加入了兒少代表們最近關心的議題。卡牌背後除了介紹議題,更設計了「想一想」延伸問題。考慮到青少年的表達能力和對議題的熟悉程度,設計了3種難易度的問題,讓每個青少年都能實質參與,發表個人的意見。

議題卡背面是數據的說明,以及根據對議題熟悉程度設計的三道提問

實際玩法是把22張議題卡攤開在桌面上,由主持人宣布請大家挑選牌面上的標語和插畫感興趣的卡牌3張,之後再挑出其中1張,作為正式遊戲的工具。而每個人都會配上一組回饋卡,聽完其他玩家簡介這張卡牌,以及針對延伸問題的個人看法之後,用回饋卡給予回應。

資深研究員沈寶莉(左)說,試玩過程中發現有些議題特別能引起共鳴,像是性教育的討論就相當熱烈。

雖然實際操作經驗6人為限,但玩法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變化。重點是要讓玩家說出自己的看法,促進對話和交流。也因此,兒少表意練習卡還設計了擴充的牌面,玩家可以自己加入需要討論的議題,讓討論更與時俱進,貼合實際現場玩家們的需求。

在遊戲中推進兒少基本權益

在兒少表意練習卡觸及的兒少議題之中,「表達意見的權利」的兒少表意權是本組遊戲中特別希望凸顯的重點。「我們不是有句台語俗話說,囡仔人有耳無喙嗎?在學校或整個社會氛圍很多時候是不讓孩子講話的。」楊丹琪解釋。更舉例了家庭父母離異要跟誰走、兒少人生中的教育和職涯選擇多掌控在成人之下等等,即便法律已然保障兒童有表意的權利,例子說明兒少表達權利在台灣受重視的程度依然低落。

回饋卡設計了6種不同的情境,讓玩家根據聽完其他人分享的心得給予回應。

也正是因為「倡議表達意見權利」的精神,與社會主流思考學童接受教育的定位有些悖離,所以這套遊戲組更有它開發的價值。而且遊戲也建立起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每個青少年可以在遊戲中自由地發表意見,不太擅長發表意見的孩子,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抒發意見。

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一起遊戲時,也同時在進行經驗的交流。先前試玩就發生討論一小時的情況。

當然,培力是雙向的過程。在推廣兒少表達意見的同時,不只在培力他們把意見說出口,也在與成人對話,提醒教育或一線工作者,兒童及青少年是個體,教育的方法和理由,接受者有權利知道當中的道理。而過程也會反饋給成人乃至於社會,朝著更加友善的表意環境邁進。

拓展議題結合的多元想像

目前兒少表意練習卡只有22張,不管是意集設計或是兒童福利聯盟,都很期待看見使用者擴充它,加入自己關心的領域議題、不斷優化,甚至發展出自己的玩法和不同版本,讓參與者不只是既有的框架下遊戲,更能在遊戲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意見回饋能夠回流造福未來的其他玩家,這樣免費的使用更有意義。最終「我們希望這套卡牌遍地開花。」楊丹琪強調。

議題卡跟回饋卡都設計了公版,可以從網路下載後設計自己的版本。(意集設計提供)

未來,兒童福利聯盟也會將遊戲與他們建立的網站做搭配,發展鼓勵機制,邀請國高中生上網使用。未來遊戲實體化後,也將開設相應的帶領人培訓課程,加深線上線下的社會影響力。


Top
相關推薦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