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跨域案例
Cases
華山大草原遊戲場──與孩子共創想像
華山大草原遊戲場──與孩子共創想像
國別:臺灣單位屬性:非典型社福團體

跨域案例 Cases

議題重要性

當我們為目標族群設計時,我們可能會透過問卷、訪談、行為觀察等各種方式去洞察需求。然而,面對兒童,我們卻常常以大人之姿告訴社會兒童的需求。如此標籤化的行為是否過被扭轉,落實真正的公眾參與,讓兒童也有說出需求、參加與自己相關事務的機會?

創新案例說明

華山大草原遊戲場實踐了「兒童參與式設計」,在規劃前期,設計團隊舉辦多場工作坊,透過傾聽、觀察、理解,拋下大人的身份,以旁觀者去發現兒童的需求,並藉由專家工作坊一起轉譯、落實兒童的想像。

位於中央藝文公園的華山大草原遊戲場將「兒童的聲音」擺在第一位,甚至比專業的規劃設計更為重要,意在實踐「兒童參與」並擺脫一成不變的罐頭遊戲場印象。在遊戲場規劃前期,設計團隊以兒童為主角舉辦了多場工作坊,藉由觀察兒童與孩子王志工的互動,傾聽兒童的心聲,並理解他們的本位需求,而後,邀請兒童將自己的創作佈置在華山大草原遊戲場中一塊象徵鐵路隧道的牆面,留下兒童故事。最後,再交由專家將工作坊所獲取的資訊收斂並轉譯至設計中,造就一個除了滿足需求,更擁有兒童本位同理的兒童遊戲場。

設計團隊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並解析兒童需求,設計兒童本位同理的兒童遊戲場。

創新性策略與做法

▪ 新角色
「改變目標對象的角色定位」:

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讓兒童從有耳無嘴的接受者變身成為有主動權的遊戲場設計參與者,訴說屬於兒童真正的需求與喜好。

設計團隊舉辦兒童互動工作坊讓引導員傾聽兒童的心聲,兒童變成遊戲場設計參與者之一。

思考點

1.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廣義而論,這是否就闡述了大人往往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需求,也常常用「我是為了你好」來綁架孩子的思維。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可以改變一下自己說話的方式,或是試著放手、傾聽孩子的聲音?

2. 古時著名的辯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只可以誘發我們聯想到待人處事的換位思考,是否也可以將這套思維套用到孩子們身上?我們不是孩子,怎麼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承上,或許有人會說:「我曾經也是孩子啊!」然而,時代、環境、人文、文化等等外在因素的不同,加上人類生而不同,你真的認為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延伸閱讀

1. 「玩轉學校」透過讓小孩「模擬領袖」的「遊戲式教學」,參與探討可能連許多大人都未曾深入思考的重要社會議題。

關鍵字

兒少參與、需求研究、參與式共創、社會支持、兒童參與

*圖⽚內容與本案例無關,僅供⽰意參考。圖⽚出處  / Shutterstock

Top
相關推薦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