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線採訪
Interview
專為媽媽打造的互助社團,在一同玩樂與學習中找回自己
專為媽媽打造的互助社團,在一同玩樂與學習中找回自己

一線採訪 Interview

小村子

小村子是以新竹為據點的媽媽互助社團,「村民」多是竹科人的另一半,因為先生工作而搬到陌生的城市,沒有熟悉的交友圈加上養育孩子的壓力,漸漸成為一座「孤島」。

這裡不僅提供親子友善的環境,小村子裡的活動更是專門為媽媽打造的,讓她們不會因為成為媽媽後就只能參加以孩子為主的活動,與孩子一起吃、一起玩、一起學習。如非洲古諺「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教養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子的力量)所說,互相扶持與幫助才能讓媽媽與孩子快樂成長,除了分擔壓力,還能帶來不同的觀點、分享資源。

小村子——用一個村莊的力量去養育孩子,媽媽終於有喘息的空間 。(小村子提供)

竹科人的另一半——「妳不就是貴婦嗎?!」

擦上睫毛膏,腳踩高跟鞋,打扮得光鮮亮麗的去喝下午茶、逛街,這是社會大眾對於竹科新貴太太的刻板印象,但大家看不見的是,許多竹科人的另一半都是「偽單親媽媽」,即使台灣的女權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強盛,女性仍然常常是必須放棄原本工作來照顧孩子的角色,因為先生工作忙碌,加上經濟與社會觀念等的多方考量,這些擁有高學歷的太太放下原本的生活,一肩扛起照顧小孩的責任,餵食、換尿布、陪讀陪玩,還要在小孩吵架、鬧脾氣時保持冷靜,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沒有休息時間。「十五分鐘就好,我好想停下來喘口氣。」,到最後,媽媽們的願望變得如此卑微。

「講難聽一點,這個社會覺得我們沒資格抱怨,他們會覺得『妳是貴婦耶!』。」小村子的工作夥伴沛瀠這麼說。我們總是認為只有物質匱乏的人才需要幫助,心理層面的問題時常被忽略,是的,她們在物質上並不是所謂的「弱勢族群」,但也因此她們的壓力與焦慮容易被大家忽略,媽媽這個角色是沒有階級之分的。小村子的創辦人——雅雪,曾經是小學老師,也是四個孩子的媽媽,不僅看到這樣的問題,自己更是經歷其中,於是在2015年以新竹市東區的「千甲里集會所」為基地創立媽媽互助社團,從線上開始連結媽媽們,再發展到線下活動,連結起一座座的孤島,不過短短五年的時間就累積了好幾百名村民參與。

專為媽媽打造的PG(Play group)社團

每週一和週三,小村子固定舉辦小野人PG,活動包含了共食、共學、共玩,一起玩樂,一起煮食,以食物作為連結的橋樑,也一起分享技能、學習新事物。總共有四大主題——自然機靈(下田,煮食)、追風騎士(騎車,探險)、大冒險家(上山,下海)、都士遊俠(走讀,美食),足跡遍及新竹各個角落,公園,農場,海邊,步道等,在野外玩耍,不需要時時叮嚀孩子好好坐著,衣服也不用保持乾淨,大膽玩,弄得髒兮兮也不打緊,這也是許多媽媽沒有想過的教養方式。

雖然以「親子活動」來吸引媽媽,但不同於其他以孩子為主PG社團,這裡的活動都是專門為媽媽所打造。「媽媽們為孩子花錢不會手軟,但總是捨不得花錢在自己身上,所以我們以『親子活動』為名來吸引媽媽,但實際上,等媽媽到了之後才發現多數活動都是專門為她打造的,鎂光燈並不是在孩子身上。」創辦人雅雪這麼說。來採訪的這天正好是聖誕節前夕,媽媽們帶著孩子來交換禮物,但每個拆開的禮物都不是給孩子的玩具,而是清潔工具、梅酒等顯然是為媽媽準備的禮物。

專為媽媽打造的運動課程 。(小村子提供)
不只是給小孩的PG,大人也要一起跟著冒險闖關 。(小村子提供)

創立媽媽人力庫,讓全職媽媽找回熱情與自信

小村子的共學活動並不是特別從外面請老師來上課,而是由各個「村民」來分享自己的專業與技能。許多媽媽在成為全職媽媽前都是高學歷並且在專業領域有一番成,也有對於各項才藝十分專精的人,說是臥虎藏龍也不為過。但在成為媽媽後,所有活動與行程都以小孩為中心,漸漸忘了自己曾經有過的興趣,到最後甚至忘了自己除了媽媽這個角色之外還能是誰。小村子成立媽媽人力資料庫,鼓勵媽媽分享技能、教學,不管是烹飪、手工藝、還是瑜伽等,只要你願意分享,這裡就有舞台,透過分享,找回自己的熱情,甚至是在當媽媽過程中漸漸消失的自信,畢竟教養孩子是漫長的過程,不是立刻就可以看到成果而受到肯定的。

幾年前曾經有個已經離開職場五年的媽媽,抱著嘗試的心態開了親子瑜珈課程,剛開始當然十分緊張,但在上完課之後受到參與者的鼓舞,決定再回去進修體適能課程,後來因緣際會被邀請到新竹的健身中心工作,接著開始當瑜伽老師直到現在。當時她四十幾歲,一開始根本沒想過還能回到職場,更不用提以自己的熱情為業,那次在小村子的授課經驗打開了她的視野,讓她知道原來人生還有這樣的可能。

由「村民」帶領的節氣飲食工作坊——綁粽子 。(小村子提供)

回歸舞台計畫

創辦人雅雪在透過一次次與媽媽們的談話和問卷中發現,百分之九十的媽媽最終都希望回到職場,其實勞動部一直有推廣女性重返職場的課程,內容主要專注在職涯規劃、專業更新、履歷與面試輔導等,這些雖然都是相當重要的,但雅雪因為長時間和這些想重回職場的媽媽們相處,觀察到她們有許多心理上的掙扎與障礙需要先克服,才能有動力去上這些課程,這些心理層面的問題是政府機構容易忽略的。雅雪曾是小學老師,善於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因為看到這些較細微的問題,加上本身專業,也就有了「回歸舞台計畫」。

說是要幫助女性重回職場,第一堂課居然是要學習造一艘獨木舟。有的媽媽是完美主義者,凡事求盡善盡美,不能出任何差錯,當成果不如預期時,她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但妳爲什麼要一定要造一艘完美的獨木舟?妳以前又沒有做過。」雅雪說。也有膽怯的媽媽,造完獨木舟後不敢下水,在岸邊僵持,但雅雪堅持這是課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必須嘗試。

原來,這看似與重返職場毫不相關的課程,是為了作為銜接全職媽媽與政府機關的橋樑,幫助媽媽們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妳必須允許自己犯錯,妳必須勇於嘗試,更重要的是,妳必須相信自己可以。參與小村子活動兩年多的陳媽媽說:「我希望以前的我,或著是即將當媽媽的人可以知道,妳不用是完美的媽媽,不用順應每個人的期待做到每件事,多嘗試以前沒想過方式,才有不同的可能。」

回歸舞台計畫」第一堂課——造獨木舟 。(小村子提供)
即使一開始有些膽怯,最後還是順利地乘著自己做的獨木舟前進 。(小村子提供)

在不斷強調性別平等的今天,小村子當然也了解要完全改變這個問題,必須打破最根本的性別框架,女性不該是總是放棄生活在家帶孩子的角色,家庭主夫也能成為常態,在外打拼的媽媽薪水不會比其他男性低,在家帶小孩的爸爸跟其他作為家裡經濟支柱的爸爸一樣偉大。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小村子的「村民」可以是任何性別的人。


Top
相關推薦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