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案例 Cases
議題重要性
臺灣目前正處於高齡社會階段,老年人口已逾總人口的14%。國發會推估,2025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快速老化的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伴隨而來的是長照資源的沈重負擔。然而,我們能不能用好的誘因與機制來促進高齡者延長「健康餘命」,降低進入長照的機會,或甚至開拓「更多照護資源」,降低社會成本,以因應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長期照護需求?
創新案例說明
時間銀行的推行讓高齡者不只是受助者,也有機會化身為施助者,與跨世代志工一起提供服務,不只深化人際關係、減輕照護壓力,更建立社會互助互利的網絡。
時間銀行的概念出於「儲存」和「提領」兩大核心,在個人提供服務後,可以將時數「儲存」下來,待未來自身需要的時候,將它「提領」出來並請他人提供相同時數的服務。這樣互助互惠的概念強化了個人的價值和尊重,讓原先的受助者也有機會變成施助者,更深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社會貢獻、互利人際網。
新北市政府成立「佈老時間銀行」,借助佈老志工和跨世代志工的力量幫助需要的高齡者,減輕家庭照顧壓力、建立共助平台,且服務時數可以為自己或親友儲存未來的照顧資源。高齡者的需求不只有照護,也包含社交、陪伴,因此我們可以將時間銀行的概念拓寬,在生活中實踐「有時間的人幫助沒時間的人」、「有能力的人幫助沒資源的人」。
創新性策略與做法
▪ 新角色
「改變目標對象的角色定位」:
高齡者不再只是受助者,也可以成為施助者,提供陪伴、社交,甚至是照護的服務。
▪ 新模式
「應用資源的新方式」:
透過有能力的人幫助沒資源、沒時間的人,建立社會互助、互利的社會網絡,並為自己或親屬儲存未來的照顧資源。
思考點
1. 早些年代,鄰里關係緊密,街坊鄰居總是熱情得隨口慰問與關心,然而,現代社會房門緊閉,無意間隔絕許多社會互助的機會。請想想看,如何能讓全民養成互助的習慣,建立人際間的信任,讓社會有能力共同面對未來人口結構的衝擊?
2. 當你有時間,卻深怕自己沒有能力照顧他人,不妨想想看自己除了專業照護能力外,還能提供什麼服務?例如:你是一個很會畫畫的人,是不是可以陪伴高齡者藉由繪畫道出心中的酸甜苦辣?
延伸閱讀
1. 日本 SAWAYAKA 福祉財團成立「照護門票」系統,講求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服務交換,特別體現了時間銀行強調的「資產」與「尊重」兩大元素,相信並努力發揮長者志工的價值,讓他們跳脫被照顧的角色。
關鍵字
社會友善、照護保障、互助互惠、社會人際網、服務時數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