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跨域案例
Cases
社宅類家庭安置──提供溫馨照顧的避風港
社宅類家庭安置──提供溫馨照顧的避風港
國別:臺灣單位屬性:社福團體

跨域案例 Cases

議題重要性

近年來臺灣家庭結構變化快速且多元,家庭支持力大大不足,導致高關懷兒童與高風險青年的通報案件急劇攀升。政府因此於2018年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顯示強化社會安全網的跨體系合作機制、社區鄰里間互助與信任的重要性,並提出相關配套措施。兒少保護網絡也從過去以個人為中心轉為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臺灣兒少保護網絡從過去以個人為中心轉變成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創新案例說明

新北市政府與基督教芥菜種會共同推動「類家庭照顧服務」,一方面提供照顧者培訓課程,另一方面透過社會資源一起幫助弱勢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

現有育幼機構和寄養家庭安置資源有限,新北市府運用社會住宅打造「類家庭照顧服務」,在社會住宅提供弱勢孩子24小時的周全照顧,在社區中穩定生活。同時,結合社會資源捐贈物資與家用設備,讓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孩子,也擁有安全溫馨的環境。

類家庭照顧服務委託基督教芥菜種會培訓照顧者,教育訓練完成後入住社會住宅照顧失親的孩子。例如,正接受服務的孩子安安,因為過去受到家暴導致左眼失明,常斜著眼看東西,他剛到類家庭時吞嚥困難、語言發展遲緩,幸虧照顧者耐心的陪伴和每週一次的到宅職能治療,安安已能開口唱歌。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類家庭」是介於寄養家庭和安置機構之間,具有寄養家庭的溫馨,讓手足在被安置時不必被拆散,同時,兼具安置機構人力支援的優點,讓類家庭的父母每週有一次喘息時間。

新北市政府與基督教芥菜種會共同推動「類家庭照顧服務」,結合社會資源讓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孩子,也能擁有安全溫馨的生活環境。

創新性策略與做法

▪ 新模式
「應用資源的新方式」:

集結寄養家庭的溫馨情感及安置機構的人力支援兩大優點,形成新型「類家庭」的安置服務。

思考點

1. 當社會透過不同資源協助弱勢族群重返正常生活的同時,一般大眾總有一種事不關己的感覺。然而,要讓弱勢族群完全重歸正常社交生活,除了政府或社福單位提供友善、安全的環境外,我們可以如何撕下標籤,幫助社會與弱勢族群互動?


關鍵字

弱勢兒童、友善環境、創新服務模式

*圖⽚內容與本案例無關,僅供⽰意參考。圖⽚出處  / Shutterstock

Top
相關推薦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