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創新行動方案
Stand by me 失智據點服務
文化
Stand by me 失智據點服務
▪ 互助體驗 ▪ 多元學習 ▪ 創意設計

創新行動方案

適用對象
  1. 失智服務據點高齡者。
  2. 社區服務據點(如日照中心),高齡者每日固定報到出現之地點。
  3. 具服務熱忱之社區高中或大學生。
價值主張
以新一代高齡友善社區據點思考跨齡共融服務設計,藉由校園體驗課程,強化學生對於社區需求之敏感度與培養青年志工感受長輩需求之能力,以期將青年創意力導入社區。在陪伴高齡失智者的過程中,同時協助提升高齡者之自我認同意識。
對應痛點
  1. 社區服務據點之高齡者,少有機會與青年互動。
  2. 少子化與數位媒體文化,加深世代溝通距離。青年學生對社區參與度低,不了解社區老化程度與步入高齡社會進程。
創新策略
以青年學生自行發揮創意,設計課程活動為概念主軸,首先由個案管理師與物理治療師進入校園授課,引導青年學生體驗老化過程並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再將青年學生的創意想法於據點實際操作體驗,並利用探索遊戲和課後反思課程,加深青年學生思考及感受過程,以加強課程實作印象,並觸發同理心,以期藉此培養青年志工,跳脫傳統制式被動式服務框架,主動建立社區青年與高齡者創意互動模式。
服務說明

1. 校園課程人數:至少5名。

2. 校園課程內容:(1) 教學; (2) 學生創意發想; (3) 學生實作練習; (4) 課後反思與心得分享。
• 教學(個案管理師):說明預計實作服務據點狀況、高齡者需求以及據點經營模式。
• 教學(物理治療師):引導帶領高齡者時需注意事宜與範例指導。
• 學生-探索遊戲體驗:個案管理師透過探索遊戲,增加青年學生感受力及反思能力。
• 學生-施作活動發想與規劃:依參與學生人數分2-3組討論,由個案管理師與物理治療師帶領青年學生,自發性為高齡者設計發想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觀察與感受。
• 統整內容:個案管理師與物理治療師統整及決定最後施行方式。

3. 學生-據點實作服務依校園課程之施作設計進行與成果影片紀錄。當天實作後進行青年學生反思課程與心得分享。

創意發想
物理治療引導
據點實作服務
資源規格
設備
  1. 老化體驗道具:刮花眼鏡、布手套、塑膠手套、海報紙、奇異筆。
  2. 數量:依組數調整。
  3. 實作服務:依青年學生設計內容,準備道具設備。
人力
  1. 個案管理師1名、物理治療師1名。攝影師1名(負責實作服務錄影)。
  2. 服務設計志工2名、施作課程參與學生5名。
時間規劃
  1. 第一週校園課程(2.5小時:分享授課與探索遊戲體驗分別為20分鐘、創意發想約60分鐘、統整與回饋約30分鐘),隔週進入據點實作服務。
  2. 據點實作約3小時,含場地佈置。當天實作後,藉由學習單,反饋思考實 作服務過程與心得分享。
  3. 若校園課程參與青年學生人數增加,需同步調整延長課程時間長度。
社區類型
適用社區型態/生活圈
有固定服務據點社區。
社區規模
不拘。
適用成員組成
社區青年、社區長者
周邊環境條件
依施作地點調整活動內容設計。
*感謝協同企劃單位:臺灣璞育⽂教發展協會、社團法⼈台南市南瀛社會福利推展協會後壁區失智服務據點 *本案例刊載之照⽚、圖像資料及素材係經 臺灣璞育⽂教發展協會 授權,刊載內容中之照片與圖像資料僅專供本案例刊載使⽤。請勿以任何形式重製、傳輸、散布、提供予公眾,亦不得供作任何商業或個⼈使⽤。

Top
相關推薦 Recommended